-
首頁 >> 社會實踐
優秀案例個人七——榜樣訪談
發布時間:2021-08-07 13:05
訪談一
采訪時間:2021年2月15日
采訪形式:線上訪談
采訪人:黃同學(下簡稱“黃”)
受訪者介紹:梁同志(下簡稱“梁”),某鄉脫貧攻堅基層一線工作者,曾獲自治區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本次訪談主要關于受訪者所駐貧困鄉脫貧攻堅開展情況與政策說明,受訪者結對幫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介紹,受訪者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收獲與感悟。
訪談內容摘錄
黃:
您好,首先想請您介紹一下您所駐貧困鄉村的貧困情況,比如貧困人口的數量與比例、主要致貧原因等。
梁:
“十三五”期間,我鄉有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718戶,涉及人口3029人。2015年底貧困發生率為23.58%。通過五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目前全鄉所有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清零。
致貧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理位置偏遠,交通落后;二是鄉鎮處于林區內,可利用土地比較少,嚴重制約了種植、養殖等產業的發展;三是我鄉屬于移民鄉鎮,大概有一半人口處于水庫移民搬遷的環境。
黃:
您同時還作為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人,請問您可以介紹一下您所幫扶的貧困戶家庭的基本情況嗎?比如貧困現狀、致貧原因、生產就業、教育衛生等方面,特別是“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
梁:
我負責的貧困戶是有5戶,人口是26人。這五戶中,有三戶是因學致貧的,剩下的兩戶是因病致貧。
我作為這五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人,首先,一定要把上面的政策落實到他們的身上;第二個是解決好他們急需解決或者急需扶持的一些問題與困難;第三,在做好政策落實之外,我們還要讓扶貧跟扶志結合。
這幾年來的幫扶工作中,我根據各戶致貧原因對癥下藥。比如說因學致貧,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落實好“兩免一補”、營養餐補助、雨露計劃等政策,并幫助他們完成生源地助學貸款。
除了針對致貧原因,我們還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落實好政策。一是住房保障,比如有的住房屬于地質災害點。我們就通過移民搬遷政策和危房改造政策幫助他們重新建房。
二是醫療保障。政府不僅為貧困戶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扶持期內,貧困戶還可以享受“198”政策。
三是關于生產扶持。我們有長、中、短期的產業扶持政策,通過產業獎補、產業分紅提高村民收入。
四是就業幫助。我們會提供一些就業服務和就業信息。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還設立了公益性崗位,向外出務工者發放務工補貼。
黃:
剛剛您說到有一個長期的產業扶持政策,您可以向我介紹一下嗎?這個政策怎么落實的?資金是如何籌集、安排和使用的?項目怎么實施的?群眾是怎么參與的?
梁:
這個是我們扶貧以來的一個亮點。我們縣建設了三大產業園,根據地理環境跟氣候,我們鄉組織實施了其中的芒果產業園。那么這個項目在我們鄉是怎么操作呢?首先是我們鄉政府通過從群眾的手中或者是從林場的手中流轉土地出來,征好產業用地。
第二個就是資金,我們產業園是利用深圳的幫扶資金來投入建設的。除此之外,整個產業園的建設是縣里面委托我們縣的一個龍頭公司來組織人實施建設的,比如說平地、管理,是由龍頭公司來管理的。第三,群眾貧困戶也要參與到產業園區管理。每一年要由我們政府來組織他們到產業園進行除草、施肥、種植等等。
黃:
據我了解,貧困鄉有駐村工作隊來共同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那么在實際工作中,這些駐村工作隊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梁:
每個村都有駐村工作隊員跟第一書記,他們在扶貧工作中可以說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第一,他們要管理好我們的扶貧干部,他們要督促幫扶干部做好幫扶工作;第二,協調好貧困戶與干部之間的問題。
第三,到村里積極謀劃、動員群眾發展產業。貧困戶如果想要發展產業,那么發展哪些產業、怎么發展,就是由我們的工作隊員和村委,以及我們的掛職工作隊員作為工作組去幫他們理思路,監督我們的幫扶干部按照制定的幫扶計劃和措施落實到位,督促他們做到。
第四是幫助村里面做好村集體經濟的建設;第五個還要解決好村里的道路、飲水、住房、綠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第六,及時地為貧困戶或者群眾提供就業信息,引導群眾外出務工,實現穩定就業,實現群眾的增收等等。
黃:
請問您從扶貧工作中總結出了什么經驗呢?或者說,扶貧工作給您帶來什么收獲和體會呢?
梁:
這幾年來,對于我本人來說,我就覺得脫貧攻堅工作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基層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覺得,脫貧攻堅工作,這個不是說一兩年就能夠結束的,這個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就像習總書記說的,脫貧攻堅戰過了,我們還要繼續落實好“四不摘”的政策,要繼續把這項工作抓下去,要持續地抓好。
另外,在扶貧工作中,這幾年已經落實了很多政策,但是能夠使貧困戶脫貧的最正確最有效的措施,還是在扶志這一塊。
說實話,在基層工作確實壓力挺大,我希望大家知道我們基層的一些辛苦和不容易,也希望大家都能理解我們。
訪談感想
扶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離不開每一位基層一線工作者的兢兢業業、勤勉擔責。鄉村基層是扶貧工作的主戰場,有著最艱苦的工作環境,最繁雜難料的問題。所有的制度與措施全部需要人來貫徹與實施,當政策下沉農村直面百姓時,人們才會直觀感受到無原則的靈活和不負責的死板兩者同具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一線工作者需要有強大的責任心和同理心,能夠為群眾和貧困戶設身處地地著想,堅持不懈地與他們溝通,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事。奮斗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們雙肩擔責,不畏困難,把黨和國家的使命當作自己的使命,他們正是“無私無我,不負人民”的踐行者。
訪談二
采訪時間:2021年2月15日
采訪形式:線上訪談
采訪人:黃同學(下簡稱“黃”)
受訪者介紹:潘同志(下簡稱潘),某縣某辦公室文秘工作人員,具有多年辦公室工作經驗
本次訪談主要關于受訪者對辦公室文秘工作的經驗與心得分享、對想要從事黨政機關文秘工作的年輕人的建議。
訪談內容摘錄
黃:
您認為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或者素質?您覺得其中哪一項能力或者素質尤為重要呢?
潘:
我覺得,除了公文寫作以外,還需要有責任心、較強的協調能力、能吃苦、善于學習、細心、有擔當。
那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責任心。而且我覺得這個條件不僅僅適用于辦公室工作,它適用于所有的工作。有責任心的人,如果碰上一件不會的事情,他就會主動去學。然后因為有責任心,他能夠不計時間、不計精力地把這個事情做好。我覺得剛剛說到的都很重要,但相對而言,責任心是尤其重要的——無論是做什么事情。
黃:
那您覺得您在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或者困難是什么呢?您是怎么樣解決它、克服它的呢?
潘:
有很多人一畢業就開始從事辦公室的工作,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我覺得這些人是幸運的。
而我是作為教師工作了將近十年,才進到辦公室工作的。而且一進去就必須要獨當一面,沒有人會給你留太多進入角色的時間,你必須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剛開始時,我覺得什么都是問題和困難。起初我會在電腦顯示屏的下方貼滿一排的便箋,把各種事情列上去,按照緊急重要程度排一排,但是當時的我會覺得什么事情都特別緊急和重要。而且因為我們單位的性質比較特殊,要服務的對象比較多,所以需要完成的材料或事情太多了。我一般情況下就是按時間順序——哪個材料要先交,我就先做;哪些事情急需馬上去落實,我就馬上去落實,其他的我就可以給它排個隊,但是經常還是搞得焦頭爛額的。
兩個月之后呢,這些事情已經能夠在我的腦海里排隊,我就不用再把它們寫在便簽上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吧。
黃:
有很多人覺得辦公室工作繁雜忙碌,非常枯燥單調;但是也有人覺得辦公室工作是一份具有挑戰性,能夠獲得成就感的工作。我想問一下,您有沒有覺得您的辦公室工作經歷中有某一刻讓您特別能夠獲得成就感?
潘:
辦公室工作的確有繁雜枯燥的一面,但是也能夠讓人獲得成就感。剛才和你說過,我接手辦公室的時候,可以說是臨危受命,然后一手把這個辦公室理順。當整個機關辦公室都順利地運轉起來時,自己會收獲很多成就感。然后還有,你把一件事情做好了之后,會得到同事和很多領導的認可。
雖然有時候也會有一些抱怨,會有一些感到特別累的時候,或者說在工作中受到委屈的時候。但是總的來說,我覺得它給我的收獲、給我的成長是很多的,我覺得這樣的付出是很值得的。
黃:
對于一個將來要在機關中工作的年輕人,您有什么建議呢?
潘:
如果能夠去磨練一下自己的筆,鍛煉自己的辦公室工作能力,或者說提前去了解工作流程的話,我覺得有備無患。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單位分工是會根據人員和職位的不同而變化的。我個人建議,剛畢業的年輕人,要吃得了虧,吃得了苦。如果現在還在學校里的話,就踏踏實實地去學好專業知識。另外,一定要有一種終身學習的一種理念。
以前我剛換工作的時候,我也很擔憂。我會覺得:誒,我沒待過辦公室,我是不是做不了?現在我覺得真的沒什么做不了的,年輕人什么都能做。而且還有一句話叫做“有為才有位”,這句話給我的感觸非常地深。人一定要有所作為,然后你才會能夠擔得起那一個工作崗位和那個職務。
訪談感想
在訪談中,受訪者提到一句話叫做:有為才有位。人一定要有所作為,然后才會能夠擔得起那個工作崗位和那個職務。她提到,很多人覺得公務員就是個混日子的穩定職業,所以辦事只求“無錯”,不求“出彩”,也會有熬資歷等升職的念頭出現。但是來自同事的認可,來自領導的器重,不是僅有資歷就可以得到的。憑自己的作為和才干才能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才是真正擔得起自己得到的位置。
勤懇能補拙,有為才有位。身為電科院學子,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都會選擇進入黨政機關工作。如今,尚在學校的我們更應學好知識、鍛煉本領,以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能夠辦好實事、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