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社會實踐
優秀案例個人九——榜樣訪談
發布時間:2021-08-07 14:30
采訪時間:2021年2月13日
采訪形式:線上采訪
采訪人:劉同學(下簡稱“劉”)
受訪者:李學長(下簡稱“李”),2019年8月掛職某鎮民族村第一書記。
劉:李學長,您好!請問可否簡單地介紹一下您幫扶的村子?
![]()
李:我所扶貧的村是一個民族村,村莊的少數民族比較多,大部分是苗族、彝族、土家族,大概占全村人口的60%。我村是784戶,2914人,少數民族人數大概在1600左右,村莊耕地面積是4354畝。總體來說,人口多,耕地少,這是他們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
劉:第一次來到貧困縣,您的感受如何?
![]()
李:來到民族村之后,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之所以選擇來民族村幫扶,是因為在2017年的時候,單位黨支部就和民族村結成了支部共建。上級領導對民族村一直以來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和幫扶。本人在幫扶民族村之前,單位黨支部就對這個村莊進行過幫扶,相對于其他村莊,我對民族村的了解就更深了。到了民族村后,我對民族村的總體印象比我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并沒有特別的貧窮。但相對于我的家鄉安徽來說,民族村的情況還是比較糟糕,家徒四壁的情況是很常見的。而對于貧困村來說,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人口超生現象比較嚴重。村里的群眾對于發展和改變他們生活狀況的希望并不強烈,所以就會覺得這個村有些暮氣沉沉。
![]()
劉:請問您是如何具體進行幫扶的?
![]()
李:首先是完成一些規定工作,比如省里要求我們一宣六幫的政策,“一宣”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六幫”就是幫助推動精準扶貧、幫助建強基層組織、幫助推動經濟發展、幫助維護和諧穩定、幫助為民辦事服務、幫助提升治理水平,這些都是規定工作。除了這些,還需要開展一些自選的工作,我會村里注冊品牌商標,開淘寶店,設計一些產品等等,這些都是我自己選擇的工作。此外還有階段性的工作,比如,全省統一的這段時間要實行控輟保學,就是控制學生輟學,加大治理輟學工作力度,保證適齡兒童和少年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因此這是階段性的教育幫扶工作。
我們還推出了特色產業。在我們村黨支部合作社的電商平臺展示間里,有各種原滋原味、頗有特色的農產品。核桃茶、野雞蛋、土雞蛋、小河蝦等,并且我們的包裝比較精美和時尚。當初為幫助村集體合作社產業發展,開拓市場、打開銷路。我們扶貧干部,大膽創新,就申請注冊“討瓦寨子”品牌商標。關于這個商標名字,因本村曾是討瓦公社,主要是苗族居多,電商平臺‘討瓦寨子’的取名便源于此。商標圖片的創意是將全國工商聯會標做了抽象設計,中間加上了線條的村莊,寓意在全國工商聯的幫助下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現在我們村開設了微店、淘寶店鋪,注冊抖音號、花椒直播等幫助品牌推廣。為做大電商平臺,經營管理好合作社,我帶領村干部們利用每天早上班前的時間空隙,學習計算機、電子商務等信息化知識,不斷擴展視野與思路,增長知識,提升帶富能力。下一步,我們村將依托區位優勢,打通與貴陽的物流線路,打響“討瓦寨子”品牌,帶動“織貨”出山,大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群眾穩定脫貧致富。
采訪時間:2021年2月13日
采訪形式:線上采訪
采訪人:劉同學(下簡稱“劉”)
受訪者:楊書記(下簡稱“楊”),某省某州委組織部,2018年8月至今擔任某縣德勝村駐村第一書記。
劉:楊書記,您是怎樣讓村子里的貧困群眾了解扶貧政策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的呢?
![]()
楊:對癥下藥,首先當然是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扶貧先扶精氣神。長期的貧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讓人逐步失去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長期的輸血式扶貧也讓一些貧困群眾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徑依賴,但大多數貧困群眾還是愿意借助幫扶,通過辛勤努力過上好日子的。其次,幫扶工作具體方法要改進,讓幫扶雙方成為脫貧共同體。以產業扶貧為例,在選擇扶貧產業時,盡量別選擇太“高精尖”的、多數貧困群眾經過培訓都很難掌握的項目,這樣容易導致他們“知難而退”或“站在一邊看”。要盡量引導貧困群眾選擇本地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特色產業,通過提供扶貧貸款、技術指導,推行農業保險等政策措施,降低產業門檻,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從而提高貧困群眾的參與度和脫貧成功率。
劉:能說一說在疫情期間,扶貧工作面臨了哪些挑戰嗎?
![]()
楊:2020年是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年,并且在全球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我國雖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把疫情得到較好的控制,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扶貧工作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首先2020年上半年全國都在進行封城設卡,企業、工廠、個體戶全部處于歇業狀態,很多以外出務工為生活主要來源的農民工們已經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吃老本。我們的扶貧工作也加快步伐行動起來,通過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其近期生活情況,并制定拿出了有效的幫扶措施,鼓勵群眾積極恢復生產、外出務工、幫助貧困戶申請特殊崗位工作等,保障扶貧戶正常生活。
心得體會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真實的了解到了扶貧工作的困難之大、復雜之多、任務之重;了解到了扶貧干部以無私赴使命、以熱血寫擔當。
消除貧困是世界性難題,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這就注定了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黨員干部必須付出艱辛的心血、超常的智慧和非凡的擔當,尤其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日夜奮戰的扶貧干部,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無論是“夜訪”還是“假日訪”,都會看到他們奮戰的身影。
在對我校優秀校友、扶貧先進人物李學長和扶貧先鋒楊書記的采訪中,讓我感受到,對于他們來說,扶貧工作是一種熱愛更是一種責任。
在采訪中,李學長始終提到一句話:“扶貧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貼合群眾,始終為人民服務”。廣大扶貧干部,身處基層一線,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承擔著繁重的任務。
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既是對廣大青年的諄諄囑托,也是對青年一代的殷殷期望。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們青年要向這些優秀的前輩學習,去奮力譜寫新時代青年干部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