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工作動態(tài)
學院黨委理論中心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1-05-13 14:54
5月10日,學院黨委書記鮑遂獻主持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思政部教師厲磊以“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歷史依據(jù)、基本歷程和主要經驗”為題作專題輔導。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副處長以上黨員領導干部、正高級職稱教師以及思政部教師參加學習。
厲磊同志在輔導報告中,從3個方面回顧總結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進行的艱辛探索。一是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歷史依據(jù),梳理了中國近代以來志士仁人從學習西方的器物、制度和文化到十月革命、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從啟蒙、覺醒到清醒的整個歷史脈絡;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基本歷程,圍繞救國、興國、富國、強國四大歷史使命,講解了中國共產黨推進民族復興的進程;三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主要經驗,用“五個結合”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主要經驗,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民族復興、社會主義和現(xiàn)代化三個目標相結合,堅持把道路探索的長期性和階段性相結合,堅持把黨的領導和依靠人民群眾相結合,堅持把精神支撐和實干奮斗相結合。
鮑遂獻同志在總結發(fā)言中指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兩個月來,學院認真落實中央、中辦有關部署要求,結合學院實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重在實踐、重在提高,不斷把黨史學習教育引向深入。結合工作實際,鮑遂獻同志提出3點具體要求。
一、要深入學習。學院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4個方面的重點:一是學習了解歷史貢獻,即我們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歷史貢獻,這些貢獻集中體現(xiàn)在黨領導人民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歷史偉業(yè)中。二是學習理解歷史選擇,即過去的歷史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而沒有選擇中國的其他政治力量;未來的歷史還會繼續(xù)選擇中國共產黨嗎?三是學習總結歷史經驗,在黨史學習過程中,要認真總結體會“8個堅持”的基本經驗,即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走自己的路,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把握世界發(fā)展大勢,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改革開放,永遠走在時代前列;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永葆黨的純潔性和戰(zhàn)斗力;堅持和平發(fā)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四是學習掌握歷史規(guī)律,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中看清歷史大勢、發(fā)現(xiàn)歷史規(guī)律、把握歷史主動。主要是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二、要深入思考。要從歷史事實、歷史邏輯、歷史的經驗教訓出發(fā),聯(lián)系新中國改革建設發(fā)展的實際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衰成敗,集中思考3大問題。一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主要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取得革命的勝利,為什么能夠取得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并能夠長期在新中國執(zhí)政。二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主要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發(fā)展的理論。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主要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優(yōu)勢、理論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只有把這些問題理清楚、弄明白,才能感悟思想的偉力、真理的偉力、制度的偉力、政黨的偉力,才能真正增強“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
三、要深入實踐。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在黨史學習中,要重視實踐、勇于實踐、自覺實踐,解決學用脫節(jié)的問題。一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應用于推動學院發(fā)展的實踐。以總結“十三五”、謀劃“十四五”為契機,清醒認識、著力解決學院發(fā)展中的短板和弱項,推動學院高水平高質量發(fā)展。二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應用于推動學院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踐。以深化學院綜合改革為重點,堅決克服改革的阻力,全力破解改革的難點,不斷增強改革的活力。特別是要在更新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提升能力素質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三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應用于自我革命的實踐,緊密結合學院工作實際,正視學院在黨風、政風、學風、校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刮骨療毒的勇氣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確保教職工隊伍忠誠可靠、純潔干凈。
最后,鮑遂獻同志對學院黨員領導干部培養(yǎng)和增強歷史思維提出要求。他指出,歷史思維既是一種觀點方法,也是一種能力素質,對于領導干部來講,具有歷史思維至關重要。增強歷史思維能力,要重點解決好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充分尊重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能任意選擇,不容隨意篡改,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這是學習歷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是全面認識歷史。歷史、現(xiàn)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未來的歷史,歷史不能割裂,前后不能互相否定。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依次遞進、相互聯(lián)系,構成了完整的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必須與中國近代史、中國5000年文明史貫通起來學習。同時,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因此要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找準中國在世界的歷史方位、把握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大勢和機遇。三是正確評價歷史。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事實的評價,必須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去分析、去評價,客觀、辯證、公正地評價歷史,既要肯定歷史貢獻、歷史經驗,也要承認歷史錯誤、歷史教訓。尤其是對黨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遭遇的挫折和失敗,一定要實事求是、客觀公允,看主流、看本質。四是善于借鑒歷史。歷史思維能力,從根本上講就是以史為鑒、以古鑒今、古為今用,善于用歷史眼光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xiàn)實工作的能力,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歷史思維不僅適用于我們如何認識、評價、借鑒黨的歷史、國家的歷史、民族的歷史,而且也適用于認識、評價、借鑒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歷史。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開闊的思路、寬廣的眼界一個重要的源頭就是歷史。有了歷史思維,就會增強工作的縱深感和厚重感,就能夠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有了歷史思維,就能夠拓展視野的廣度和認識的高度,才能夠更好的關照現(xiàn)實、跟上時代、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