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MPA教育風采
傳承紅色基因 感悟鄉村“蝶變”——北京電子科技學院MPA學生赴贛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5-08-27 07:08
2025年8月15-18日,MPA教育中心組織2023、2024級MPA學生赴江西贛州這片紅色熱土,進行了一場融合革命精神傳承與鄉村振興實踐的現場教學與實地考察。本次實踐活動由管理系主任、MP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東華教授帶隊。在上猶縣委副書記、政府副縣長秦少華、上猶縣東山鎮第一書記馬維泰兩位優秀校友的陪同與講解下,師生循紅色足跡、看鄉村新貌、探產業前沿,收獲滿滿。
一、溯源·紅色根脈:革命精神洗禮
調研首日上午,師生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首站抵達“共和國的搖籃”——瑞金。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一件件斑駁的文物、一幅幅珍貴的圖片,無聲訴說著那段篳路藍縷的崢嶸歲月。參觀蘇區中央局機要科舊址時,大家更直觀了解到,蘇區中央局機要科成立于1932年5月,是我黨第一個中央機要機構,主要負責黨中央與中革軍委、各革命根據地之間的密碼通信工作,極大地促進了革命事業和武裝斗爭,成為長征中我黨我軍突破敵人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陜北的“生命線”。

隨后,實踐團一行實地探訪了“共和國搖籃”革命舊址群和沙洲壩革命舊址群。在秦少華副書記結合史實的生動講述中,大家仿佛穿越時空,親歷了早期蘇維埃政權建設的艱辛探索與偉大實踐,深刻感悟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為民初心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下午行程轉至紅軍長征出發地——于都。站在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前,望著奔流的于都河水,師生進一步深切體會偉大長征精神,無不被革命先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所震撼。隨后,大家走進新農村建設發源地——羅坳鎮,實地考察這片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感受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中的傳承與發揚。


二、 感悟·鄉村“蝶變”:解碼發展新篇
2025年8月15日,正好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調研次日聚焦上猶縣“兩山”理念、鄉村振興及基層治理實踐現場。師生們首先來到筆架山生態產業園,實地了解當地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和諧統一。在梅水園村,大家重點觀摩了中國社科院定點幫扶的豐碩成果。整潔秀美的村容村貌、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生動展現了“志智雙扶”在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為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充實了鮮活樣本。


下午行程緊密圍繞產業前沿。師生走進贛州溢聯科技有限公司,近距離感受科技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實踐,理解數字化如何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能。在泡小燕食品數字綜合體,大家見證了傳統食品產業如何借助數字化手段,在研發、生產、營銷全鏈條實現轉型升級,提升品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行程的壓軸環節是與上猶縣政府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深度座談交流會。圍繞“兩山”理念實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基層治理創新等核心議題,雙方展開坦誠而熱烈的交流。地方領導分享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及面臨的現實挑戰。這些來自發展一線的真知灼見,為MPA學子們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研究視角和實踐啟示。

三、 知行·啟程未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此次贛南之行,是管理系深化實踐育人、推動校地融合、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師生們用腳步丈量歷史與當下,在紅色舊址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里探尋發展的密碼,在政府座談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參與社會實踐的MPA學生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精髓和真諦,感受新時代從脫貧攻堅到鄉村“蝶變”的巨大成就,極大拓展了專業視野,強化了公共管理與服務的使命擔當,增強了學習和奮進動力。